"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奖励条例
Release Time:06/08/2015

(2015年7 月19 日通过)

 

一、前言

1981年5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在南昌航空大学举办了首届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培训和认证班,从此开创了中国无损检测人员职业培训的先河。

1982年9月南昌航空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无损检测本科专业,1986年7月首届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从此开创了中国无损检测学历教育的历史。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教育培训科普工作委员会在其历届委员会的工作中,都把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当作重要工作内容。2001年在教育培训科普工作委员会和无损检测学会信息中心指导下成立“上海斯耐特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中心” (以下简称“斯耐特培训中心”),它不仅从事职业培训,而且成为职业教育规范化的实验基地。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无损检测人才培养的二个主要途径,30年来大批经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无损检测人员在我国航空航天、核工业、特种设备、钢结构制造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进行表彰和推广是推动无损检测事业发展和加强无损检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2005年创办并由教育培训科普工作委员会承办的“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和服务企业的重要平台。2014年11月在重庆大学召开“第五届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年会,教育培训科普工作委员会听取了上海斯耐特培训中心关于设立“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的汇报,会议反映热烈。教育培训科普工作委员会决定将评奖、颁奖和宣传获奖者优秀事迹作为该委员会的一项工作,并与“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同步进行。

201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委员扩大会议批准设立“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

 

二、奖项名称: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简称:斯耐特奖)

 

三、宗旨

感恩:上海斯耐特培训中心成立15年,取得的成绩完全是得益于无损检测技术,感恩是斯耐特培训中心设立“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的本意。斯耐特培训中心号召所有得益于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无损检测专业学习和职业培训的莘莘学子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回报:“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的设立是斯耐特培训中心和相关企业或人员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

激励:斯耐特培训中心和相关企业或人员希望通过评奖活动激励更多年轻人为无损检测技术和无损检测事业奋斗前进!

 

四、奬项


     奨项名称

评定频率

享受范围

奨金额(元)*

奨励人数

斯耐特无损检测优秀学生奨

每年一次

在具有无损检测高等学历教育的毕业班学生中评出

2000-3000

8 - 10

斯耐特无损检测优秀研究生奖

每年一次

在具有无损检测研究方向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毕业研究生中评出

4000-5000

4 - 6

斯耐特无损检测优秀毕业生奨

二年一次

在无损检测专业(含本、专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中评出

20000

1

斯耐特无损检测创新贡献奨

二年一次

在社会各界的无损检测工作者中评出

20000

1

* 奖金额可根据具体情况变动


五、评审条件

1. 斯耐特无损检测优秀学生奨

1) 评选范围:无损检测专业本、专科毕业班学生;

2) 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良,毕业设计(论文)优秀,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或多次获得“优秀学生”等奖项者优先;

3) 待人诚信诚实、谦虚谨慎。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2. 斯耐特无损检测优秀研究生奖

1) 评选范围:无损检测方向研究课题的毕业研究生;

2) 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研究成果有创造性、先进性,研究生论文优秀,科研能力较强。研究生学习期间已多次发表论文或论文已被学术刊物引用收录者优先;

3) 待人诚信诚实、谦虚谨慎。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3. 斯耐特无损检测优秀毕业生奨

1) 评选范围:无损检测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毕业10年以上,且评选时仍在无损检测行业工作;

2) 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岗位作出优异成绩,对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有重大贡献,获得科技奖项者优先;

3) 待人诚信诚实、谦虚谨慎。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4. 斯耐特无损检测创新贡献奨

1) 评选范围:不论学历不论学校,凡从事无损检测技术工作10年以上,且评选时仍在无损检测行业工作;

2) 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无损检测岗位作出优异成绩,对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有重大贡献或创新成果,获得科技奖项者优先;

3) 待人诚信诚实、谦虚谨慎。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懂得知恩图报;

 

六、颁奖时间和地点

1. 斯耐特无损检测优秀学生奨和优秀研究生奨,每年6月底前由各校在本校评定及颁奖;

2. 斯耐特无损检测优秀毕业生奨和创新贡献奨,每届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开会前三个月评出,会议上颁奖;

 

七、奨励委员会

“奖励委员会”是“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的领导机构,由无损检测学会领导和奖金出资单位代表组成。

1. 奖励委员会的任务

1) 批准和修订奖励条例;

2) 聘任“评审委员会”;

3) 主持评审和颁奖的各项工作;

2. 奖励委员会组成

1) 主任委员:学会秘书长和该奖项创办人共同担任(并列)

2) 副主任委员: 教育培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委员兼任

3) 委员:其他出资单位代表

3. 奖励委员会委员的权利、条件和义务

1) 权利

a) 参与制定和批准“奖励条例”,领导奖励活动的开展;

b) 在奖励活动中或信息中心的媒体(网站、信息总汇、年鉴等)中优先或优惠获得信息服务;

2) 条件

a) 企业必须是合法的独立法人单位,没有不良的诚信记录;

b) 企业代表(奖励委员会成员)没有不良的诚信记录或刑事案件记录;

3) 义务

a) 根据企业能力捐助“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

b ) 参与向社会募集“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奖励基金。

4. 奖励委员会任期

奖励委员会的任期四年,委员可以连任。

5.秘书处

成立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秘书处”,秘书处设立在“斯耐特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中心”,

受奖励委员会领导。秘书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奖项评审、颁奖等行政事务,并协调相关工作。

 

八、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是“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的评审机构,由奖励委员会聘任。

1. 评审委员会的任务

评审各类奖项,宣传和推广获奖者的优秀事迹;

2. 组成及聘任条件

1) 组成: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一名,委员三名;

2) 主任、副主任委员必须具有正高级职称,对无损检测技术有较深的理论基础,有显著的学术成就或科研成果。委员必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熟悉无损检测各种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3) 评审委员会成员必须具有优良品格,公平公正的办事风格,杜绝营私舞弊,保守评审秘密;

3. 评审委员会任期

评审委员会每四年聘任一次,委员可以连聘。

 

九、评审程序

1. 评审程序:提名- 初审- 复审- 批准 – 颁奖

2. 各奖项的提名

1) 单位机构可提名本单位的获奖候选人;

2) 个人(无损检测专业人员)可提名他人为获奖候选人;

3) 本人可自荐为获奖候选人。

3. 各奖项的评审

1) 斯耐特无损检测优秀学生奨由各院校自行提名、初审候选名单,整理材料(电子版)送交评审委员会复审,评审委员会评出8-10名提交奖励委员会批准;

2) 斯耐特无损检测优秀研究生奖由各院校或科研机构自行提名本单位的候选人,经初审后整理材料(电子版)送交评审委员会复审,评审委员会评出4-6名提交奖励委员会批准;

3) 斯耐特无损检测优秀毕业生奨由各院校(或专业人员)提名(或本人自荐)、初审候选名单,整理材料(电子版)送交评审委员会复审,评审委员会评出1名提交奖励委员会批准;

4) 斯耐特无损检测创新贡献奨由各单位(或专业人员)提名(或本人自荐),初审候选名单,整理材料(电子版)送交评审委员会复审,评审委员会评出1名提交奖励委员会批准。

4. 公示

1) 斯耐特无损检测优秀毕业生奖和创新贡献奖的获奖事迹将在学会网站公示;

2)奖励委员会根据公示结果批准奖项。

 

十、奨金来源与管理

1. 上海斯耐特培训中心及相关企业或个人提供全部奖金和评审、颁奖费用;

2. 筹备成立“斯耐特奖励基金”,由第三方专人管理使用并对奖励委员会负责;

3. 作为对出资单位的感谢,学会网站、“无损检测信息总汇”、“中国无损检测年鉴”等学会媒体将为其作免费或优惠收费宣传(办法另订);

 

十一、奨励方式和优秀事迹的宣传

1. 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奖状和奖金);

2. 推荐单位必须真实的整理获奖者的优秀事迹,在评审通过颁奖以前获奖者本人可以补充优秀事迹。评审委员会对“斯耐特无损检测优秀毕业生奨”和“斯耐特无损检测创新贡献奨”写出获奖评语,评语应指出该获奖者的突出事迹,所取得的成果对无损检测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3. 所有获奖者的优秀事迹和成果将在学会网站、“无损检测信息总汇”、“中国无损检测年鉴”刊登及进档;

 

十二、信息发布

1. 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的各类信息均在学会媒体上发布,包括评奖通知、奖项登记表下载、候选人公示信息、获奖名单、获奖人优秀事迹与成果等。评奖通知不发到任何单位或个人,凡获知评奖信息且符合评奖条件的任何无损检测工作者均有资格参与评奖活动。因此,关注学会工作和学会媒体信息发布是每个无损检测工作者参与评奖的极好机会;

2. 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信息发布权威媒体是:中国无损检测学会信息网(www.chsndt.com或www.chsndt.org)、“无损检测”杂志、“无损检测信息总汇”。其他任何媒体(如微信、QQ等)发布的信息均是参考信息,斯耐特奖励委员会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 Rights © The Chinese Society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Reserved 沪ICP备12028500号